西安回族的渊源(1)
根据1983年全国人口普查情况,西安市城内的本地回族仅两万两千余人,居住在西安市城内西北隅,现在虽然人口较少,但历史源远流长。
西安回族的渊源(1)
西安回族的来源是极其复杂的
经笔者初步考察,西安回族的来源及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宋时期(主要是唐朝)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东来,西域各族人进入长安,并与汉族通婚,这时的回族先民无共同的语言,仅仅是侨居长安的各外族人的群体,这可以认为是西安城内本地回族来源的主体。
(2)元朝时,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一部分中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居长安,与唐宋时期居住下来的穆斯林互通婚姻,繁衍生息,这时的回族先民仍无一种共同的语言,但共同信仰伊斯兰教,是各种不同民族和种族融合而成的穆斯林群体。
(3)明朝时,由于规定回回人“不许本类自相嫁娶”,所以回回人与汉族通婚,民族进一步融合,约在明代以后,在西安出生的回族子孙后代由于逐渐不懂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便完全通用了汉语,并吸收了大量原来固有的外来词汇,逐渐形成了西安回族共同的交际工具--西安回族方言,至此,西安的回回人才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正式出现了。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陕西回族遭到空前的灾难,于是,回族大量离陕出走,所存陕西的不及清初的1%,其中大部分集居在西安城内至今。
(一)唐宋时期的长安穆斯林
伊斯兰教自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始传于阿拉伯半岛之后,很快就传到了中国。在《旧唐书》卷四中便载有哈里发鄂斯曼派来的第一个使节,于公元651年8月25日在长安朝见唐高宗李治的史事。由于中阿之间在伊斯兰教始传的500年以前就有海陆交通,所以,民间的交往比《旧唐书》的记载更早。
解放前在新疆回族中任总教长的爱国人士马良骏大阿訇在《考证回教历史》一书中指出: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大食国,传至中国,首先安居广东及长安两处,以后生齿日繁,散漫天下,遍及中国。”“于是可知我中国之回民,最古最早者,广东及长安诸地之回民。”从历史上看,广东的穆斯林大多是从海上来的,而长安的穆斯林则大多是沿“丝绸之路”,骑着骆驼经中亚细亚、天山南路、河西走廊,从陆路上而来的。当时广东设有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长安有鸿胪馆,专门接待各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由于大唐的首都在长安,所以从海上来的穆斯林使节、商人,经广东后有的也要到长安去,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国际城市。
唐宋时,我们习惯上称阿拉伯为大食,“大食”一词系阿拉伯语“塔吉尔”,即商人的意思,由此可见阿拉伯人在中国从商人数之多。在唐朝的文献中,也常把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称为“蕃(番)客”、“商胡”、“贾胡”、“胡客”、“蕃商”等,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蕃(番)坊”,受此影响,至今西安回族仍把回民居住区称为回民坊上。据史书记载,由651年(永徽二年)到798年(贞元十四年)的148年中,大食遣唐使到中国通好的达39次,波斯也达30余次,这仅是政府间的往来,民间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的就更多了。当时的长安城内,“胡客有其田宅者,凡得四千人”,无田宅的还有许多。胡人之多,“藁街充斥”,而尤以阿拉伯人、波斯人为最。阿拉伯人、波斯人及中亚人的“胡店”、“胡邸”、“波斯店”、“波斯肆”(这里的“波斯”也指阿拉伯人,因为都是从波斯湾而来)聚集在繁华的西市、东市。唐朝政府还设置了互市监,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征收关税。由于能在长安安居乐业,所以“胡客留居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可见,从唐代开始,便有了穆斯林与汉族通婚的现象。
长安胡客多至四千余户,在安居乐业之时,他们必定要从事宗教活动,于是这时出现清真寺是必然的。现在位于西安回民坊上的化觉巷清真大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碑文所记建于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而西安回族却口碑相传说最早的清真寺是在小学习巷,其次是在大学习巷,后来穆斯林多了,才建了化觉巷清真寺。由此可见,西安回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唐代便开始了。现在几乎每年过尔德节,伊朗的驻华大使便要赶到西安,与西安穆斯林一块儿礼拜,因为他们认为西安的穆斯林是唐时波斯人的后裔(是什叶派),看来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兵叛,连陷两京(洛阳和长安),阿拔斯朝哈里发曼苏尔应唐肃宗之请援,派军队来中国平定内乱,收复失地。《旧唐书·大食传》载:“至德初,大食遣使朝贡;代宗为元帅,亲用其国兵以收两都。”《旧唐书·代宗本纪》载:“广平郡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等二十万以进讨。”平定叛乱之后,唐朝皇帝答应这支援兵留在长安,允许他们和中国女子通婚,并敕建清真寺一座。至今,西安城外还有个地名叫“撒回子”,传说是唐朝皇帝将汉家女子撒给回回为婚的地方。回族中还流传着“唐王搬请回回降妖”、“五百回子配五百童女(汉民)”的故事和“回民巴巴(爷爷)、汉民娜娜(奶奶)”之说。笔者曾在西安回民坊上的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内见过一块《唐忠义王叶护记》的碑文,上面记道:“唐忠义王叶护者,回纥怀仁可汗之太子也,何以称叶护,西域方言谓太子为叶护也。考唐天宝末安史叛乱,……肃宗遣使征兵回纥,可汗先遣兵入援,及至德二载九月,复遣叶护将精骑四千驰至凤翔……前后夹击,斩首六万,贼众大溃,遂复西京。冬,十月,再奉广平王之约,遇贼于新店,……余党败走,东京亦复。……肃宗赐宴于宣政殿,褒封为忠义王。……叶护今其墓在长安城南五里许……”而在《资治通鉴》卷二二○和《旧唐书》中也记载有叶护援兵之事。至今在西安回族中仍有叶姓人家,不知是否与此有关。由此可见,在这支援兵中,除了大食和西域其他将士之外,回纥兵占了较大的比例,而且也说明了叛乱平息后这些援兵留居长安的情况,这也就是在今天的西安回族中还会有维吾尔语词汇的原因。
此外,在8世纪初,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内部斗争,什叶派穆斯林在失败后,有许多为逃避伍麦叶王朝的迫害而迁徙到了中国的北方,在长安做了“牙客”(即从事牛、羊、马、干果、古玩等行业)。直到现在,西安的老教穆斯林(格底目)习俗中还可看到什叶派的某些痕迹,而解放前的西安回族有些也做“牙客”生意,至今未变。
以上介绍的是西安回族在唐代时先民的来源,到了宋代以后,辽、金、西夏与宋对峙,中原战乱频繁,使许多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的穆斯林不能顺利地返回故乡,滞留在各地与西安地区,“皆以中原为家”。又由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内部动荡不安,中亚各民族不断起义,这时许多穆斯林迁徙到中原各地,有的便在长安久居,这些也成为早期西安回族先民的来源。由于篇幅关系,关于宋代这部分就不再一一论述了。
重庆中国旅行社集团:www.cncqt.com
以上信息由重庆中旅整理编辑,重庆中国旅行社在重庆旅行社排名前列,欢迎访问重庆中旅了解更多重庆到西安旅游,
重庆到西安旅游必去景点,
重庆到西安旅游路线,重庆到西安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