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重生的重庆经典文化遗迹(3)
即将重生的重庆经典文化遗迹(3)
重庆经典文化遗迹:【主城现存最老木建筑东华观启动修复】
始建时间:隋朝时期
位于渝中区凯旋路的东华观,一直被定为元代开始修建,可最近,我市文物专家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发现,东华观的始建年代,应该从元代上溯到隋朝时期。而东华观现存的藏经楼,继清康熙年间大修之后,时隔300年,这栋主城现存最老的木质建筑再启修复工作。
隐身在渝中区凯旋路的东华观藏经楼,历经了大火和炸弹的洗劫,得以保存至今。现在人们所能看见的东华观,仅剩一栋已经破朽不堪的藏经楼,而它的本名更是已经鲜为人知。这栋藏经楼本名玉皇殿,它造型别致、风格古朴,房面琉璃瓦顶,翘角飞檐,脊上雕塑与众不同,做工考究,古色古香,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高规格建筑。
这栋小楼能保存至今着实不容易。1926年,东华观遭遇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将整个道观烧掉了整整三分之二。1939年,日军飞机残忍的无差别轰炸将东华观大部分摧毁。
多年来天灾人祸的破坏,让现在的东华观只剩下了藏经楼这样一栋建筑。因为东华观藏经楼原本是榫卯结构,因此在整个修复工作中,专家们也将遵循这一建筑风格,全程不使用一颗铁钉。修复完成后的东华观藏经楼将被作为道教文化的展示空间,免费向市民开放。
重庆经典文化遗迹:【大渡口百年老厂房恢复民国时期原貌】
钢迁会,全名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不仅是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重庆工业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这一旧址将以最初的相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40年5月,英法联军用9昼夜的时间,将33万联军人员、装备从法国抢运到英国。这就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早在1938年,一场同样伟大的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已在川江航线上演。
作为抗战时期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现重钢集团)于1938年开始西迁重庆,成为众多兵工厂的“原料库”,为源源不断地补充前方械弹的损耗奠定了坚实基础。抢险航道运送兵工物资,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露天炼钢……钢迁会不仅为国家保存了钢铁工业命脉,同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整个钢迁会旧址,也是筹建已久的重庆工业博物馆重点部分。她的修缮启动,也意味着工业博物馆的建设提速。2016年钢迁会的修缮完毕,也意味工业博物馆的雏形已成。
位于大渡口区重钢旧址的重庆工业博物馆,规划有95亩,建筑总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9万平方米,主要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在精心保留的重钢工业遗存中,老厂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其中既有重钢原建于1940年的大型轧钢厂房,也有那栋灰砖厂房。
在规划中,工业博物馆的主展馆约5000平方米,行业展馆约1.5万平方米,以及多个体验式展场。目前,重庆工业博物馆已经收集了大量老工业文物。2015年底,一台重达120吨的老式蒸汽火车机头已经被运抵该馆,拟定未来进行展出。今年修缮完毕的钢迁会旧址,也会是展馆的一部分。
重庆经典文化遗迹:【重庆将“圈”出8890米明清古城墙】
始建时间:明洪武初
九开八闭十七门,书重庆沧桑变化;迢迢八千米城墙,写渝州峥嵘历史。今年起,渝中区当地将“圈”出8890米的明清城墙遗迹及原址,将重庆古城门及古城墙风貌现于眼前。
清朝乾隆《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门及八闭门,象九宫八卦。”这次修筑的十七座城门建筑特色各有不同,但经年累月,大多数都只留下了地名,城门及城墙难考。
重庆明清城墙原有8890米,现存仅4195米。而因建筑物遮挡等原因,目前发掘出来的城墙有41段共2979米,剩下的二十几段尚未面世。
十七座城门中,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是通远门、东水门,以及正在考古挖掘中的太平门、人和门。它们不仅现在仍是重庆人生活中常用到的地名,而且从留存的遗迹中也可管窥其昔日的壮美。
2016年至2020年期间,重庆渝中区计划将这些古城门和城墙“串”起来,形成一个“圈”。目前论证中的方案是先梳理经络。现在各个城门、城墙是隔断的,要通过统一的步行系统串起来。接下来拟重点打造现存的四座城门,并在有空间的地方建小游园,供观光休息。此外,当地正在考虑利用技术手段还原重庆古城风貌,将各具风格的城门展现给公众。
重庆中国旅行社联系方式
以上信息由重庆中旅整理编辑,重庆中国旅行社在重庆旅行社排名前列,欢迎访问重庆中旅了解更多
重庆旅游,重庆旅游必去景点,
重庆旅游路线,重庆旅游资讯。